关于EBL的介绍

2019-02-20 14:48:40 | 浏览次数:307次

独创EBL体现式、NBS深度特色教学
(部分资料出自《EBL”教学模式的构建》 、微信公众号【Aha社会创新学院】)
 
2017年,一部国际教育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通过“群岛社会化学习城市论坛”开启了各个城市的热映。影片中详细展现的创新教学模式PBL引起了观众们浓厚的兴趣,对这种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也在各大教育机构积极推进。2019年的今天,PBL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由此而衍生的创新教学模式EBLEnterprise-Based Learning)和NBS也开始逐步走入大众的视野。
 
EBL的基础概念】
EBL是为了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准创业者”,使学生学习动力机制更加完备,学生学习的深入性有所提高,从而借鉴PBL的教学模式构建出的结合创业教专业的创新教学模式。
PBL即问题式教学模式,而EBL与现在已经成熟的PBL教学模式要素是一致的:

要素 PBL EBL
问题驱动 有意义的问题驱动 创业问题驱动
情景设置 真实的情境 真实的创业项目情境
互动安排 教师、学生、社区成员互动 教师、学生、创业导师互动
教师作用 帮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
提升能力
帮助学生在创业活动中提升职业能力
成果分享 学习成果分享 学习创业方案的分享
 
由此可见,EBL课堂教学与PBL同样具备相当的可操作性。
 
EBL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当代学生处在网络时代,任何一门学科的创业学习都有广泛的信息来源,创业作为个人自我实现的主要途径,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创业又大多依赖团队协作,能同时培养学生使其具备足够强的社会性;创业产生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具有内生性;创业激情能转化为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具备持久性;学习小组内部的分工与协作、成员间相互鼓励与约束,相比以往师生独立的教学模式,EBL教学模式使模式内的所有个体相互之间建立强可靠的关联性,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
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学习程度是分层次的。一般可以分为表层学习(被动+记忆)、浅层学习(主动+记忆)、深层学习(主动+记忆+思考)。其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主动”。无论哪个领域的知识,只有学以致用,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层次。传统教学方式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学习过程是理解和记忆知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教师严密的课堂控制压抑了,学习程度难免处于较浅的层次。EBL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自主创业动机为驱动,受创业激情的刺激和创业成果的愉悦,在课堂上学生被赋予了自控权、集体探究权,有学生展示与教师点评,可促使学生在不断反思中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构建EBL教学模式的要素】
  1. 创业问题驱动。创业问题是创业学习的起点,作为EBL教学模式的引导,创业问题必须贯穿经营管理性问题或技术性问题。如行业创业可行性研究,可以把产品、技术、设备、经营管理等问题都囊括进去,使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以创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系列问题为主轴架构起来。
  2. 教学情境设置。好的教学情境往往能使学生学习身临其境、情不自禁。EBL教学模式的情景设置要求把学生带到与课程有关的行业创业情境中,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具体的情境设置应当与课程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相互匹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课程学习。
  3. 学习互动安排。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向学习小组下达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经营方案制定等任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和讨论,包括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科学实验等活动,实现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有机结合,创业实践和社会交往集中统一,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协作技巧。
  4. 教师作用。教师的作用主要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法降低学习的难度,及时检查学习效果,组织学生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等。教师的角色可定位为全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掌控者、组内研讨的参与者、小组研讨的引导者、学习技巧的教练、理论与实践联系的信使,对认知的范围、路径、合作学习的分工等问题的解决起关键的指导作用。
  5. 成果分享。在小组创业项目的技术、产品、经营管理等每一个问题完成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并要求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小组互评,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知道自己的差距,明确下一步努力目标,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在社会化学习的场景里,学习社群规模的大小、学习的目标、学习的进度、学习的方式都是由学习者自己构建起来的。在不同的学习者之间,内容有可能类似,也有可能不同。随着学习的节奏和学习的进展,小组成员忽多忽少,忽散忽聚;是否独立、是否协作、承担什么角色、如何评估进展,都是学习者自己的责任,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规划。并通过这样的过程,培养自己 “学会学习的能力” ,感受到 “终身学习的乐趣” 。学习是一个由大社群、小社群组成,圈圈套圈圈,不断流动变化,不断进化涌现的形态。
对于任何终身学习者,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现成的、或者事先可以精准描绘的知识图谱摆在你的面前,而你只需要跟着这个图谱,通过勤奋地阅读和研讨,按部就班地学习一个个知识点即可,恰恰相反,终身学习者要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有些是生活中不得不去面对的,有些是因为自己的兴趣、责任和使命而愿意主动去探究的,有些是在复杂世界里忽然涌现的... 。基于这些问题,我们才可能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以及该如何学习,我们知识的疆界才会在未知的迷雾中渐次铺展。
在当下的中国。在一个将教材选编 “大一统” ,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线的时代;一个国家教材主编口口声声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的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可以不用理解,但是让他多读多背多诵” 的时代;一个国际绘本被禁止上架的时代;一个小学生左手 “人工智能”(教育部最近下发应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课程的文件)、右手 “黄帝内经” 的时代——
复旦大学的郁喆隽教授最近在季风书园做了一场哲学讲座,我摘录他的一段话,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人不是出生那一刻成为人的,人是在自我反思,自我定义,自我筹划和行动当中成为人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必须在每个生物个体上经历整个人类文明的历程】
人生而为人,所应有的 “自我反思、自我定义、自我筹划和行动” 的学习意志天生就有,而运用的能力和实践的范围则需要逐渐培养和扩大。就像肌肉一样,每个人天生都有肌肉,越使用越强健。但是如果不用、或者被强迫着不得使用,慢慢就萎缩了。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也是一样。
作为教育者,让我们成为那个陪伴他们锻炼的人,而不是摧毁的人。

Copyright 2011-2020 自然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23310号-2